第九展页:清宫景泰蓝

嵌白玉景泰蓝如意 "乾隆御制"款

总長45公分。如意头嵌白玉雕饰:長8公分,宽8.5公分。如意尾嵌白玉雕饰:長3.8公分,宽4.5公分。如意中段嵌白玉雕饰:長6公分,宽3.7公分。

      如意造型雍容华贵而端庄。由掐丝珐琅(景泰蓝)鎏金制成。整器沉重,鎏金厚实,制作成本极高。工艺流程复杂难度很大。景泰蓝从西域流入中国700來年却扎根华夏。在明清两代成为繁荣昌盛的中华文化中唯一的贵族文化的代表,皇家专享的艺术品(马未都舘長的十二讲《景泰蓝的前世今生》深入地研究探讨了皇家艺术品景泰蓝。我们在实物面前更能领会。 此如意,曲线婉转而流畅,结构严谨和谐,工艺精湛娴熟,彰显至高无上的皇家气息。

        如意正面掐丝吉祥八宝:金轮、海螺、宝傘、胜利幢、莲花、宝瓶、双鱼、吉祥网於缠枝莲环绕之中。如意头、尾、中部嵌入羊脂白玉雕饰,玉质细腻油润,非常高品级的和田子料白玉。如意首白玉雕饰浅浮雕五只蝙蝠环绕中央的五寿桃,中段嵌白玉浅浮雕桃树之下一跃鹿,如意尾白玉浅浮雕带叶寿桃,边上阳文琢印"乾隆御製"。三塊嵌玉均厚实外凸,琢工精到。如意背面掐丝三红、三墨色金丝边六个"寿"字,环绕於缠枝莲花之中。此件如意应为乾隆皇帝寿庆而由宫廷造办处御制之器。原宫廷庄盒:黄花梨木盒,蓋上螺钿嵌八吉祥,盒内明黄色寿字等吉祥物缂丝内襯也体现出尊贵皇家出身的佐证。

掐丝珐琅缠枝花卉嵌白玉、宝石龙纹执壶 乾隆年制款

高38公分,口径6.5公分,底径11.5公分。

      壶体厚重,鎏金肥厚,虽有年代的风化磨蝕痕却依旧金光灿爛。景泰蓝釉面有较多砂眼,通体填色飽满,以传统孔雀蓝为地添缀土黄、碧绿、靛蓝、赭红、乳白有层次渐进的生动画面。精细掐丝构成极其精美的盛开的缠枝花卉。底、颈嵌玛瑙珠,非常艳丽。壶流琢龙首衔流,龙首琢刻刀刀遒劲有力,神彩活力毕现。壶炳设计似龙尾,构思巧妙,形制华贵大气。壶腹双面嵌羊脂白玉龙首盘旋,玉厚实,浅浮雕精到。蓋顶琢一白玉鸳鸯衔莲枝,玉质细腻似羊脂⋯其华丽大气突显皇家宫廷气势,非常之耀目。底款阳刻"乾隆年制"款。

景泰蓝鎏金合卺杯 乾隆

高28公分,宽16.6公分,两杯口径各8.1公分左右,两杯底径各8.2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厚重铜胎制胚,一对筒形杯子并列成器。双杯之间正面园雕展翅凤鸟,双翅由摩羯兽首張口欢嗚状,自古以来摩羯为尊贵的神兽。凤鳥双足叠加一足立於神狮之头顶。狮也属于中国祥瑞图腾,狮子是西域进贡而來,也寓意着中国的强大,万國來朝。神狮伏於双杯之间底部,身体穿过双杯至另一端,尾上翘,狮神兽似着力托举凤鸟状。背面两杯之间盘一龙形独角兽,形象神奇、欢乐、飞舞状。双杯掐丝珐琅喜字纹、萬字符、铜銭纹,蝙蝠环绕。颈与底部缠枝宝象莲纹及如意⋯有深厚的佛教色彩及寄托了古人对婚姻的美好祝福。吉祥万福,子孙万代廷绵不断⋯也是一种祥瑞的象征。此杯构思巧妙,工艺精湛是宫廷造办处的皇家风范,己脱离了实用器的范畴,成为一种典礼用器。有"乾隆年制"款。龙凤合巹杯应该是乾隆年间一种典礼用器,是皇家婚礼的摆设陈设器。

銅胎掐丝珐琅山水人物掛屏 清乾隆年制

長110公分,宽65公分。

      掛屏右上角为乾隆御题诗,落款"臣于敏中敬書"。 历史资料查询,于敏中为清乾隆朝重臣,成为御前须臾不可离开的显赫人物。任军机大臣、四庫全书主编之一。于敏中在世时政绩卓著,官声清廉,乾隆皇帝特诏优赐恤,溢号"文襄。"1779年于敏中在京城去世,时年66岁,入祀贤良祠,几乎是清朝臣工最高的褒奖。然而世事有变,仅仅半年后,由于家庭经济纠纷,乾隆帝查实其震惊所有人的贪腐行为,最终德不配位,反噬其身…。

      乾隆御制诗,资料中说到乾隆爷作有4万多首诗,大多都是"借鉴"的稍加修改据为己有,因为按步照搬,毫无新意,故留傳甚少。我们是资料中所见,并无研究核实。

      掐丝珐琅清雍正年间才开始用"景泰蓝"之名。是元代从阿拉伯傳入我國的特殊工艺。经过明、清两代人的发展,这项异域风情的工艺有了非凡的成就,而成为仅供皇家專享的御用艺术品。是做工精湛,色彩鲜艳夺目的珍宝,流出海外,有幸相遇,先生十分喜欢,此件是他赠我的生日礼物。

銅胎掐丝珐琅香炉 清乾隆

高60公分

      炉腹园,左右各有一衔环辅首。底部承三兽首形足。如意形炉蓋在錾花镂空之中四面开光。炉顶镂空錾刻一威武盘龙。型制仿古青铜器,厚重大气,雍容华贵,富丽堂皇。掐丝珐琅之外鎏金厚实,尽显金碧辉煌的皇家风范。掐丝珐琅虽是古老的外来工艺,却被清三代及前明的宫廷專宠。在清宫中地位崇高而尊贵,具有代表性的宫廷艺术的品味、水准和成就。在掐丝珐琅器上用銅丝掐丝诠释绘画般效果的梅、兰、竹、菊盛开于山石之中。珐琅彩以宝兰色为主色调,其中加入兰绿、蛋黄、湛兰、粉红、玫瑰紫、白色,色彩喜庆,绚丽光彩夺目。厅堂摆设真的气势万千。由于工艺复杂,烧造耗时,制作成本极高,往往相当于瓷胎画珐琅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成本,故存世量极罕。清代除宫廷内务府造办处的珐琅作坊外,全国有四处景泰兰生产地,均为上贡及宫廷享用。

掐丝珐琅开光莲纹带盖僧帽壶 明

高23.7 公分宽 20 公分 口径 12 公分 底径 8 公分

      此僧帽壶銅胎掐丝珐琅彩,胎体厚重,鎏金肥厚。掐丝珐琅僧帽壶是明代皇帝崇尚藏传佛教,御赐西藏高僧之礼物,西藏博物馆珍藏一件。"青樾居"所藏,其形製、纹飾、工艺、大小均与之大同小异,工艺精湛,具备艳丽、耀目的视觉效果。其华贵大气之特质突显宫廷气势。此僧帽壸以传统孔雀兰为地,掐丝之中添缀五主色珐琅:土黄、碧绿、靛蓝、赭红、乳白,体现藏传佛教信奉的神聖色彩。认为得道高僧湼盘之肉身虹化转五蕴为五色,光耀成就。五色也各含佛理,可以说是一件礼佛重器。其制作过程非常复杂、繁琐,原料銅、珐琅釉成本很高,顶级的匠人们不计时日精心利用各种釉色表现纹样,还结合了鎏金工艺。明代僧帽壶有甜白瓷、青花等不同材质,当时有一件珐琅器可抵十件官窑瓷器之说。 "青樾居"所藏壶颈纹为小缠枝莲及八吉祥等细小纹饰组合较靠近清代风格,与西藏博物馆藏品见参照图(白底),有较大不同。所以认为可能是晚明时期的作品。学习马未都舘长"景泰蓝的前世今生"十二讲,更理解马舘为什么用十二讲來介绍宫廷景泰蓝,也填补了我们对景泰蓝知识的欠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