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展页:高古玉器 - 璧和环 -1 

龙纹白玉壁     西周

龙纹白玉壁   西周

直径16.8/17公分,内孔径2.3-2公分,厚0.5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白色和田玉质,润滑,皮壳老旧风化呈桔皮纹,呈柔和玻璃光泽。有棉状及黑色、褐色点片状沁色。 此龙文玉璧硕大,纹飾丰富精美。𤩹外圈四龙首两两相对,璧上下各一组,出廊龙身沿外璧与璧另一端龙首合体。其巻云纹、格纹、变形几何纹,巧妙组合成龙璧外圈。龙璧第二层琢刻一对首尾相连的龙纹。最里圈为变形圈云纹…构思神秘巧妙。内孔径为单向琢刻,故呈现正面喇叭形口较大。细观孔洞及璧环外厚薄不均、桔皮风化之内呈现拉丝纹。 西周玉器装饰的纹样独特而精美,一般由双线组成,外线细,内线为一面坡斜刀紋,见细密斜砣沙慢琢不规则线痕,刚柔相济,形成如行云流水般的立体动感,非常之特殊和精美。古人崇拜神灵、驾御龙神沟通天地人间的信念⋯今人能领悟多少?学习、细品、鉴赏之路是漫长的。参照图为陝西博物舘藏西周青yu玉璧。 

玉璧   西周

玉璧      西周

直径12.3公分左右,厚度0.6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此玉璧呈浅黄色,玉质细腻、温润,宝光四溢,是装饰用玉。有少量白沁及鈣化,浅褐色沁色及岁月留下的麻沙状風化皮壳。 玉𤩹为双面透雕,双环𤩹之外環,阴线琢出四对龙凤几何纹,内環为四组优美的巻云纹。内、外環之间鏤空透雕四龙、六凤,整体构图对称,以几何图案相连呼应。玉𤩹呈现典型西周时期图案的简洁、抽象的艺术思维,纹飾对称,用一面坡斜刀技法呈现内线细,外线较粗的纹飾,刚柔相济,呈现如形云流水般的立体图案美。 还可见使用解玉砂下刀、深刻、收刀呈现的刚劲有力的线条美及琢痕。参考龙纹玉佩的琢工(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)。

      西周时期玉器是非常有特色,是大放异彩的历史珍贵遗存。现藏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玉𤩹,资料上写出自河南洛阳"金村。经考古学家多年考证终于得出结论,金村於1928年发现於雷呜电闪的雨天,农田塌陷之后见东周王陵,之后大量流失海外…此件玉𤩹为东周即春秋延至战国时qi楚文化之遗物。形制上同样是双環玉𤩹,双環之间透雕六只龙纹,但纹飾上是以密积乳釘纹、龙纹等等均与西周时期沿续商代紋飾发展的玉器有着极明显的区别,这是高古玉时代发展的历史痕跡。这在古方先生主编的"中国古玉器图典"一书中有详细的考证与说明。

兽面出廓玉璧    汉左右时期

兽面出廓玉璧      汉左右时期

璧通長15.5公分,璧径11公分,孔径2.5公分,璧厚0.7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白色玉质,细密温润(见开窗処)。通体呈深浅不同的褐、棗皮红沁色,強光下呈精美紅色。深褐沁己不透光似玉质钙化,见边沿沁蝕风化剥蚀。皮壳古旧油润、滑手呈柔和的宝光。沁色之美让人惊艳。 此璧出廓双面透雕一兽面双龙身盘於璧顶端。兽口吐似钺状長舌,呈现威武霸气。更奇巧的是兽面顶端两侧凤鸟盘於兽首之上……其构思匪夷所思,却神奇典雅,布局严谨。浅浮雕琢刻精致的如意形鼻,双眼凸珠炯炯有神。至游丝雕格纹、毛爪至细部,其琢线流𣈱遒劲,呈现灵动的生命活力。璧下端透雕乌翅纹兽面一对。璧中上下浅浮雕兽面相对,卷鼻两侧各一長喙凤鸟展翅於兽面两侧,与出廓兽面相呼应。璧内外圈均内凹外翹,见细密不规则的慢琢刷丝痕於风化剥蚀皮壳之中,古老的治玉技艺処処呈现。 非常之精美的玉璧。精美物件早前已流入海外博物舘及藏家之手。

小篆伍子胥故事    龙纹出廓玉璧一对 

小篆伍子胥故事 龙纹出廓玉璧一对

長19.2公分,宽11.5公分,厚0.5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青黄玉质,半透明油脂状,表皮风化不平,与琢刻文字一致。琢线中见古老的灰皮,有不同层次的褐沁及云雾状黑、白色沁及边缘部分呈灰皮、钙化斑剝。手撫之润滑,孔道及边缘古老拉丝痕及一面琢孔的正面孔大背面孔小⋯等等熟旧古朴的表象。经長时间的请教、学习之后仍然不能否认是一对古老的玉雕作品。 此对璧出廓部分为龙首相背,双目炯炯呈滴水形,口吐長卷舌,双龙尾上巻托绞丝园环,双龙尾、足伏於𤩹顶。其粽毛、羽纹琢刻精细,透雕线条流畅遒劲,琢工精良气势非凡。特别是让我们驻足失措的是双璧两面均琢刻小篆文字,虽然大部分字识不了,能看懂的部分是似记载伍子胥的历史典故。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及中华历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,查询资料上说伍子胥是中华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英雄。借此机会也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中华文化伟大的文明历史。

伍子胥故事小篆铭文 龙纹出廓玉璧一对     之二

伍子胥故事小篆铭文 龙纹出廓玉璧一对      之二

      小篆伍子胥故事 龙纹出廓玉璧一对 此对青黃色玉璧,双面均琢刻文字,每面为70,70,70,71个字各不相同。经辨认是篆书。从资料学习中说自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,战一秦时期書写文字统一为小篆,小篆字形瘦長,方形笔画直横平,圆劲均匀,粗细线条基本一致。 小篆的诞生是中华历史上文字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,至汉代开始发展出隶书。 玉璧从我们所认识的字看是记载了伍子胥的故事。他是春秋未期吴國大夫,军事家,谋略家。与篆书的时代相符。伍子胥正青春之时却害得家破人亡,只能自己弧身掙命一夜白头。其事迹中如助公子光成为吴王和营造姑苏城。摔军攻破楚國报仇雪恨,掘墓鞭屍楚平王。以及最后被吴王夫差逼迫自尽等等最为人知,故事流传至今。他留下观越冠灭吴的预言⋯他的历史故事可谓艰难、壮烈、悲勇是一位极重要的历史人物。从资料上看,中国史学家历来对伍子胥有许多研究考证,我们海外收藏者是能力不及,只能望𤩹兴叹。但是从搜索资料过程中,用玉𤩹记事似乎是首见,所以是值得专家研究的物件。当然"青樾居"理应无赏提供。 细观此玉璧,可见字体之精美,琢刻之精到,解玉沙卯刀痕遒劲流𣈱的篆体字,虽然大多数字看不懂,却也能欣赏书法篆刻之美。

玉圭𤩹一对   西周  

玉圭𤩹一对   西周

之一:長27公分,宽11公分,厚0.6公分左右,重326克。

之二:長29.5公分,宽10.6 公分,厚0.6公分左右,重348克。

      此对圭璧合体为西周时期礼器,形制庒重大气,双面雕琢,圭中央为透雕双环璧,内环为网纹、斜线纹,璧外环为两头相对的龙紋一对,勾卷翘鼻、呈字眼、龙尾勾卷、龙爪呈双线一面坡几何纹各占半璧。璧上为圭尖首,一圭双侧为卧鱼形,另一圭尖首左右各一凹鼻凸颌、呈字眼侧面人首…中央为网纹,人字紋,S 形一面坡双线组成。圭尖两边为三角形斜刃。圭下端底部,左右各一带冠勾喙,园眼,昂首几何纹凤鸟。中央为呈字眼勾云纹獸面纹相承於商代晚期獸面紋(见资料照片商代晚期獸面纹玉斧)。 此对圭璧合体是气势不凡的大件玉雕。纹飾刚劲流畅,如行云流水,以西周时期双线一面坡精湛的雕琢技艺为主,细微精致,琢磨功功力了得,是罕见的极精美的一对重器。 此对圭璧自己曾在2017年6月23日和26日个人相册上写过随笔。时过2年多,如今再次把玩,更显珍惜及乐趣。特别对高古玉的辨伪,思路更清晰了,这是玩高古玉首要一步。(因为除了國内有限的确切出处的舘藏品外,世界各国大博物馆、收藏家的藏品均不可能有确切出処,也都必须沿历史的脉络,以舘藏标准器为借鉴去判别。) 所以对高古玉器判断新老从皮壳入手。历经几千年雕琢的玉件,玉皮壳上日积月累的风化痕迹,浸蝕痕迹及由表入里的沁色都在告诉你它的年龄。 此对圭璧为白玉泛黄(行家说千年白玉变秋葵),极细密温润的透闪石,现代观点看如和田仔料。此对圭璧皮壳呈磨沙状,有鸡骨白沁、墨沁、深浅褐,黄色沁、呈片状,点状,云雾状相互融合呈五彩斑斓,其中咎裂処形成皮壳的最初的变化,之后顺道入沁的褐、黑点状沁及玉质的钙化萎缩⋯极真实的体现了高古玉器在土壤,气候,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历经漫长的年月的变化过程。再看原件及在燈光下透过灰皮出现的沁色。如经盘玩,灰皮退去将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精彩,这是大自然赐予的,玩家梦寐以求的乐趣。只有确认是老玉件,才有必要从它们傳承的工艺特征追寻考证年代。

白玉两重园环一对     汉

白玉两重园环一对      汉

直径9.8公分,孔径1.5公分,厚0.7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白色玉质,有深淺褐、灰沁色及白色灰皮。玉质细腻温润,带玻璃光皮壳。 双重环,双面雕琢,两环之间四如意纹相连。外环琢细密斜向絞丝纹,绞丝纹及底均慢琢抛光,放大能见刷丝痕,璧外缘厚薄不均,见拉丝痕。外璧透雕四面出廓兽首托珠,构思奇巧,琢工精湛。内环飾带芽谷纹,飽满抚之扎手,见小砣具反复修琢的多面不平地子的琢痕,立体感很强,制作难度极大。此对玉质极佳,非常精致的玉𤩹,体现战汉时期皇家、宫廷独享玉制品的精绝。

青黄玉绞丝纹玉环    西汉左右时期

青黄玉绞丝纹玉环   西汉左右时期

直径8.5公分左右,内环径4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青黄玉质,細密滑润,玉质极佳。有棗皮红、褐、白交融沁色非常之美,玻璃光皮壳。透雕绞丝纹双环,并以三绳结相连,构思巧妙。琢刻难度极大,环边缘略薄,非常精美灵动。参照图为现藏南京博物院绞丝纹玉环,是标准器,其形制、工艺一致。

乳釘纹玉𤩹     西汉时期

乳釘纹玉𤩹     西汉时期

直径8.4公分,孔径3.2公分,厚0.5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黄玉泛青,玉质极佳,有棗皮红、黑、褐沁色,赏心悦目。双面琢刻细密规整尖鋭乳釘纹,璧边缘微上翘,是一件看似极简却工艺非凡的古代艺术品。参照图为现藏南京博物院的"谷纹玉𤩹"。 古玉是灵性之物,祝愿2021年运如园环园满幸福。

兽面乳釘纹玉璧     西汉时期左右

兽面乳釘纹玉璧     西汉时期左右

直径10.2公分,孔径4.5公分,厚0.5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黄玉泛青,玉质极佳,和田玉类。有褐紅、浅褐、白棉状沁色,光照下见灰、黑色点、片状沁色深入肌里,皮壳呈玻璃光泽。𤩹双面琢乳釘纹,排列规整,每釘见不同角度的琢面,可见工艺之艰难。内园孔琢一兽面,臣字眼、网格纹如意卷鼻,如意纹体现发、耳、眉,想象力及其寓意应该向專家讨教。其琢刻的卯刀痕,下刀、收刀断续且遒劲流𣈱,足见古老的解玉砂功力。雕现兽面的精气神及活力,璧外环边缘微上翘,老玉璧制作的工艺。 参照图为西汉南越王博物舘藏"游龙谷纹玉𤩹"为丧葬用玉,故玉质普通。

绿松石双环𤩹   汉

绿松石双环𤩹    汉

直径 8.7 公分,内環 3.1公分 厚 0.6 公分

      历史记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绿松石飾物,舘藏品中的高古时期绿松石珠子、镶嵌、飾物、圆雕都能查到,但未见绿松石𤩹的舘藏品,也可以说此𤩹罕见。 此绿松石璧为双环组合,通体深浅褐沁厚重,见线状沁门及剝蝕虫洞,皮壳风化厚实,十分古朴。内环为绞丝纹,外環双面琢雕相同兽面纹各一对。兽面为减地浮雕,"臣"字眼、卷云鼻、扬眉带兽角,是极传神生动汉代传统纹飾。以细如毫发的"游丝毛雕工琢刻兽面两侧的鳞纹、羽纹、似兽面之飞翅,细密的格纹、太阳纹、细线纹等细微処的精工细雕极流畅。砣工的工艺达到精到无以轮比的艺术高峰。让今人叹为观止。𤩹边为略上翘也是汉璧精细特征。 鉴赏𤩹,让集天地灵气的𤩹护祐合家安康团聚,共迈出庚子年的坎。

凸旋纹玉璧

直径17.8公分左右,孔径4.6公分,边厚1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高古礼仪用玉,晚商左右时期。玉质青绿色,瑩润光洁,见园弧形断续不规则解玉沙来回慢琢细线,及深浅褐、黄、金黄、黑、亮白等点、线、雲片状等五彩交融的深入玉体的沁色,及咎裂牛毛纹等。天工在玉璧上构成精美的斑襕秋景,历经岁月造就的出彩的皮壳包浆,见沁色於纹飾之后。为今人鉴赏、断代提供最可靠的证据。 此玉璧为扁平园形,其两面内外孔边凸起弦纹,𤩹两面各琢三圈凸起弦纹,纹飾线条简练流畅,制作工艺水准极高,难度很大,更具古朴的立体图案美。可参考舘藏品晚商时期的弦纹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