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展页:高古玉器 - 动物神兽造形 -2

咬尾龙四款

今年(2020)11月是"衔尾龙月"即11月第一天与最后一天农历都是16,衔尾龙寓意着无限和美好的幢憬,象征好运和福气。在多事的庚子年大家得福报,共度难关!

园雕绞丝纹咬尾龙形佩 

高7公分,宽6公分左右,厚1公分左右。

      白色玉质,有灰皮及点、片状深入肌里的褐沁,皮壳古旧,见玻璃光。 龙透雕绞𢇁纹,龙身琢一绳结状,颈下一园孔,构思巧妙。龙張口露齿,杏眼出梢,卷身勾尾似咬尾龙状。造型生动傳神,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。汉代有同类作品。 

白玉如意纹折曲狀咬尾龙

 高8公分,宽8公分。 扁平狀白玉雕琢而成,双面琢刻浅浮雕如意纹,王质温润,有灰皮及层层深入的褐沁、黑、红色点狀斑,现玻璃光泽。龙首衔尾,尾端呈凤首狀,非凡的艺术想向力。龙首为如意卷鼻、長方眼、双耳后贴,琢工极为精细,包括边缘呈微翹状的细部。战、汉时期作品。  

咬尾龙一对

, 此对以前发表过。 参照图为安徽出土西汉衔尾玉环。  

玉虎一对   西周

之一,長18.6公分,宽3.7公分,最厚处0.9公分。 之二,長18.6公分,宽3.7公分,最厚处0.6公分。

      此对玉虎呈厚片状,双面雕琢。玉质细腻、呈晶莹温润光泽,通体光滑、沉手,白色玉质极佳。玉虎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棗皮红沁色并与点、片状白、黑、褐、灰色沁色交融一体。虎的周身有线状、点状、云雾状的褐、灰、黑、红色的少量沁色,美丽的沁色呈现出千年以上年代的印记。

      虎呈行走状,昂首,上唇卷,翘鼻,下唇回卷呈园孔状(参考"龙形玉佩"周原博物馆藏,西周中期,"虎形玉佩,河南晚商妇好墓出土),西周玉器其纹飾器型是晚商的风格的延续和发展,史料记载很详细。一面披双阴线長园形眼,西周时期众多舘藏品呈此眼形。虎首钝角,四爪,尾巻翘起呈园孔状。虎皮、虎爪、虎尾、眼、耳、鼻…等都采用双阴线,外侧一面坡雕琢技法,生动活现,为西周典型工艺。无论云纹或线条,均刚劲流畅,刀法娴熟,纹飾刻划生动,一丝不苟。细部呈现出西周时期宫廷工匠叹为观止的琢玉功力。

龙冠玉鹰   西周

山西考古研究所藏玉鹰
山西考古研究所藏玉鹰

龙冠玉鹰 西周 高22公分,宽10公分,厚4.3公分,重1074克

      龙冠玉鹰玉质白色,致密、滑润、晶莹有通透感。历尽两千年以上的滄桑中,玉质变化呈斑斓色彩。通体有层层黑、褐、金黃…的牛毛纹及白色、棗红色、深浅褐色的云雾状、点状、条状沁色,尤如一幅幅灵动的画面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世人望尘莫及的古玉沁色。形成宝光四溢的皮壳。

      鹰为站立状园雕,鹰首头顶一龙似冠,参考舘藏品晚商作品,"玉鹰"现藏山西考古研究所。 玉鹰勾喙,竖耳,双层园珠形目,鼓胸,胸前飾齿状扉棱(晚商西周許多舘藏品玉件均以扉棱装饰),鹰颈后一龙首柄,龙吐舌上卷呈一园环,似与龙冠相对应。鹰双翅浮雕,有减地阳起的直线雕琢技法琢出長羽线,(商晚期典型琢玉特征,延续至西周早期)双翅极壮实硕大,体现神鹰之威武。双爪抓地状,尾部与爪相应下垂及地,呈"三足鼎立"状。颈部、尾部、背部双勾线一面坡云紋、廻纹、线纹,尾部琢一园眼珠、棱形眼獸面⋯纹飾线条刚劲流畅,精孜细微,精彩的细部工艺,令人玩味无穹。与几千年的五彩沁色相柔合,现代工艺真是要无地自容了!

      晚商至周早期的作品极具非凡的想象力。龙首似口銜鹰冠倒立而起,双足凌空,龙角貼身,双眼园突状,龙尾翻巻於顶端似冠…恰似今人杂耍表演的倒立平衡状态。龙身琢刻双勾线一面坡几何云纹。可见远古时琢刻工具的下刀及收刀痕跡,线条流畅,刚劲有力至细微之处。其"神""韵"体现不可思议的构想及王家工匠的智慧和精湛技艺。

      龙冠玉鹰,是晚商西周早期作品比较附合历史。此件玉鹰参考山西考古研究所藏玉鹰 (晚商作品),形制最相近。纹飾及琢玉方法上,多採用抽象,简化相结合,对称的卷云纹,弧形线条纹,几何纹等,用双阴线外侧大斜刀的琢玉技法(即一面坡),线条刚劲流畅,呈现器物立体感及图䅁美。这是西周时期典型的刀法。器物上也留有两条直阴线挤出直线阳纹,(鸟翅上直线条)的商代晚期纹样。历史资料记载,西周玉器与商代的玉器是一脉相承的。"周礼"规定專门机构"王府"直接为王家服务的制玉机构,周武王俘获琢玉名匠及众多商代旧玉,周玉器制作延续晚商而得以发展,出现非常精湛的历史遗存物件,是合理的。

龟龙合体玉赑屃一对   东汉或六朝

之一:長8公分,高7公分,宽6公分。

之二:長8公分,高6.8公分,宽5.8公分。

      赑屃(音毕喜)为细密温润青玉,有柔和玻璃光泽,有厚重的风化灰皮(历经千年以上在保存环境中玉质产生的自然复杂的变化形成)这种皮壳滑润光亮,灰皮之下呈现黑色、红褐色、浅黃褐色…沁。经盘玩灰皮渐退,更多色彩浮现。 此对赑屃为龙首、龟身、麒麟尾。龙首双角分叉上扬,双尖耳贴角,水滴形眼,如意形鼻孔,張口露齿吐舌,胡须垂於胸前,吼叫状。龟身裙边之上阴线琢刻六边形龟甲纹规整排列,琢工断续却刚劲流畅,下刀收刀砣工痕古朴到代。麒麟尾呈三叉上翹与一龙角相连。赑屃四足伏地,造形雄健,腿部线条状羽翼纹(汉代动物雕琢技法)。此对赑屃其艺术性神奇精妙,从神话资料查询,龙首、龟身、麒麟尾合体龟龙是龙的第一𠆤儿子,古代属于吉祥四圣之一,有長寿吉祥、鎮煞迎福的喻意。四灵崇拜为东汉时期傳入中原。先人虔诚的神灵崇拜的情感与心灵智慧的发辉,经年累月地雕琢出一件件"鬼斧神工,"是永存於世的杰作。高古玉实为帝王家独享之物,今人有縁相见真是福份!

背伏夙鸟赑屃玉兽   汉后期

長15.5公分,高7.8公分,宽9公分。

      背伏夙鸟赑屃为青白玉,呈温润玻璃光,有枣皮红、深褐、浅褐、点状白色…丰富层次沁色,皮壳熟旧。 赑屃从资料查询是"辟邪"类端兽。其龙首、龟身、麒麟尾合体,(此件背伏一凤鳥)龙龟有神灵大龟之称。东汉及六朝时期神兽造型更为丰富,属吉祥四圣之一。 此端兽呈吼呌状,龙首張口卷舌露齿,水滴形眼,双角巻曲上扬,双耳竖立上翹,耳边须毛呈屝梭状,長须垂胸⋯有百邪莫沁之气势。细部可见砣輪介玉砂弧形琢磨痕迹十分古朴精细。龟身裙边一周回纹,龟甲六边形三层几何纹排列规整,均琢阴线断续游丝毛雕流𣈱刚劲(汉代独特的卓绝琢玉技艺)。麒麟尾三叉上翹巧妙的承托伏於背上的凤鸟。凤鸟長独角分叉巻曲,双翅贴身,長尾飘逸,双爪扣紧龟身,双目平视神态安详。瑞兽胸、凤翅、尾部均有鳞状纹,同样体现琢刻细部的精彩。

      此件园雕硕大,工艺精湛,包括镂空雕,园雕之上的园雕,以难度极大的琢刻技艺在一整块料上完成。 古玉"神器"在神灵祟拜的当时,工匠用虔诚之心倾注全部的心血与灵智,是不计日时和工本制作的皇家擁有之物件。其生命力穿越几千年而不衰就在於其绝美的艺术性的神奇和精妙。也是今人收藏的幸运与乐趣。

玉神兽 汉

長10.2公分,高5.5公分,宽5公分。

      玉质青色,通体棗皮红、褐、棕、白色交融呈层层云雾状、牛毛纹状、点状沁色,似一件经長年盘玩后呈现出的五彩斑斓。十分漂亮难得。 神兽張口露齿吐舌,如意形鼻,水滴形眼,眉卷上扬,双耳之间一分叉左右弯曲角(汉书西域傳中有"一角者或为天禄"⋯),三分叉大尾上翹,其平行游𢇁毛雕虽断续节节琢成却逶迤刚劲(古方"中国古玉图典"述说辟邪原型为狮子。西汉武帝时进入中原。)神兽双足并列伏地,神态安详威武。细品皮壳上拉丝、卯刀琢痕(图八、九。)一件十分精彩的汉代园雕件。

玉鸮 晚商至西周时期

高 5.3 公分, 宽 6公分

      灰白玉质,温润光滑细腻。有黑、褐、土黄、白色的沁色由外深入肌里,交融暈散混然一体,呈现古朴厚润的皮壳。"沁色"宛如古玉的签名认证一般,是历尽岁月天工造化。此玉鸮类动物,在商代妇好墓及舘藏品中多见。参考图为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勾喙兽、鳥形合体的带翅园雕动物。"青樾居"藏此玉鸮有同样的园眼、勾喙、圈耳、羽翅丰满,形制同谱却体现鳥形,凸雕翅羽,双耳,双爪抓地,伏地观望状。神态灵气,其解玉砂琢刻十分简洁精到,看几何线纹卯刀痕工艺,下刀呈尖状,中部深宽见反复细密不规则的反复琢磨痕,却极遒劲流𣈱。背部对鑽马蹄孔,孔道见慢琢弧线皮壳与整体完全一致。琢线稍有一面坡现象与晚商及西周舘藏品的工法一致。此鴞鸟形园雕伏地观望状,气韵生动灵活,是越把玩越喜爱的古老艺术杰作。

熊形玉神兽

高11.7公分,長7公分,宽6.2公分。

      玉质白色泛灰,细密坠手,现玻璃光。通体呈现深、浅褐色,棗皮红色牛毛沁及墨色、白色、层次不同深褐色点、片状沁色深入肌里,可能留有原石皮。风化剥蚀皮壳及多种沁色的融合了古玉古朴自然之美,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      这件熊形辟邪类玉神兽,扭身回首跽坐状。双鈎卷式飞翼,水滴状眼,凸园眼珠,炯炯有神。尖耳后贴,熊尾单梢尖形,细节展现了汉代玉雕动物的一致琢工。特别是眼睛的"神韵",由眼散发出来的一种神彩与气韵,透着千年的生命力,也是高古玉极受推崇喜爱的原因。此玉熊左右掌肥厚,扭身招呼状,肥胖的肚子,小尖尾巴,肥肥的双臀,双后足跽坐状,很憨、很萌。琢工精致到细微部,综毛的游丝毛雕,解玉砂琢断续却流畅飘逸。慢琢的平地有打凹琢㾗,浮雕的羽翅,琢刻不规则细线、弧线、卯刀痕,在在都留下古代工匠不计日时的艰辛制作过程。汉园雕件非常难得和精彩,舘藏品珍藏不少,参照图为美国伍徳科市博物馆所藏汉玉熊。